粄条是客家人的米食点心,有「北新埔、南美浓」的说法,是台湾两大粄条出名的地区,自由时报前进新埔、美浓,带你挖掘粄条美味的秘密。
客家美味—粄条 客家人将用「米」磨成浆制成的米食通称为「粄」,而粄条就是将在来米磨成浆后蒸熟的「粄」切成条状,再加以烹煮的食物,是相当知名的客家传统美食,同时也因为客家人亦称长条状的东西为「板」,便有了「板条」的俗写。 粄条一词多用于北部新竹的客家聚落,南部的美浓人则称之为「面帕粄」,因为客家人叫毛巾为「面帕」,而粄条做出来最原始的形状为毛巾一般的「方型」便得此名。
刚从锅中取出的粄条为方形。 新竹新埔与高雄美浓双双并列为客家粄条美食的重镇,形成「北新埔、南美浓」之新埔人叫它「粄条」,两地方的粄条不完全相同:新埔粄条大多以纯米浆制作,因为不加粉,吃起来滑嫩Q弹且比较容易断,使用油葱酥调味并搭配炒猪肉丝;而美浓粄条多会于糯米粉中混入少许太白粉或番薯粉,口感较有嚼劲,配料则是清烫猪肉片和在地的美浓小韭菜,各有独特风味,都是客家的传统好味道。
美浓粄条会加入太白粉或地瓜粉,口感更有嚼劲。 手工粄条制作揭秘
在来米泡软后,放入机器磨成米浆,将米浆倒入大盘子内,均匀平放。
盘子放置于隔水加热的炉灶中蒸熟,蒸约30秒即可起锅。
蒸好的粄条放凉冷却后,以手拉起并悬吊于竹竿上整理,上桌前再以刀切成细条。
新竹—新埔粄条 新埔镇上粄条店家数众多,之所以如此兴旺的原因有二,其一是新埔在19世纪初期是蔗糖、茶叶和樟脑三大经济作物的集散地,因此商业极盛,几乎与竹堑城(现在的新竹市)不相上下。来往商旅肚子饿时,最快速的解饥方式就是吃一碗不用2分钟就能上桌的汤粄条,在需求量大的情况下,使得原本就是客家传统主食的粄条迅速发展起来。另一原因,就是近十几年来因为周休二日的观光带动,使得新埔镇原本就出名的客家粄条再度被炒热,形成现在小镇上三五步就有一家粄条店的风貌。
新埔粄条调味比较清淡。 新埔粄条的特色是店家自制的
油葱酥、醃制过后再炒的
猪肉丝与
高汤。尤其是猪肉丝与高汤,每家的配方都大不相同,所以在新埔会出现吃10家粄条、10家都各有风味的情况;以酱油、糖等醃制过再炒的猪肉丝,扮演汤粄条或炒粄条最后点香提鲜的关键。
撒在粄条上的红葱头,道地的客家粄条不能少这一味。 以一定比例的猪骨与鸡骨混合炖煮的高汤,味浓鲜醇,是汤粄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;因汤粄条要吃的是粄条米香,所以汤底的口味不会做得太重。除了高汤外,重点就是以一定比例调制的盐水,提出汤头鲜味。 除了汤粄条,炒粄条也是经典的客家美味。先把洋葱炒出甜味后,再加入烫过的粄条拌炒,先烫粄条能让炒粄条的汤汁不混浊,再搭配的肉丝与油葱,酱香十足,吃起来软而不烂!
炒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