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红茶不只有台茶18号!从起源开始了解…

春天已经到来一阵子,也代表台湾红茶的产季开始。 台湾人爱喝茶,同是台湾许多地区也是茶叶盛产地,例如东方美人、铁观音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茶种。不过你知道手摇饮料店最常喝的红茶,除了进口的阿萨姆红茶、锡兰红茶之外,台湾本土也有产红茶吗?风味可是完全不输舶来品,回甘又止渴!现在就来了解台湾红茶小知识吧! 红茶在台起源 前农委会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分场长郭宽福表示,台湾红茶最早是在日治时代初期由日本会社引进至台湾,陆续在三峡与新竹一代开拓茶园并生产红茶,主要供应日本国内需求,但规模不大且技术欠佳;直到1920年代引进印度阿萨姆品种在南投鱼池试种成功,开启了台湾红茶的第1个高峰。
优质的台湾红茶需要用人工以徒手逐一将「一芯二叶」的嫩芽摘下。 台红茶业文化馆馆长罗一伦分析,阿萨姆茶苗属于大叶种,而当时世界消费市场主要流行的红茶品种正是大叶种,总督府因发现有利可图,官方开始鼓励生产红茶,三井合名会社在北台湾设立了多间茶厂,以「Formosa BlackTea」为品牌,出口到世界,1930年代是台湾红茶高峰与出口大宗。 关于台湾红茶的发展,罗一伦提到,战后面对国际红茶市场的兢争与茶包消费型态的转变,对于以「清香」与「条型」为特色的台湾红茶来说,渐失竞争优势,台湾红茶业者于是转绿茶制作,也有一番荣景。郭宽福分析,台湾经济在1970年代开始起飞,工资上涨让台湾红茶在价格上难以与印度等地匹敌,导致红茶没落。
红茶制作过程中的「揉捻」是以挤、压、搓、揉的作用力破坏茶叶的表面组织,让茶叶进行发酵。
直到西元1999年,当年台茶18号(红玉)育种成功,加上921大地震灾后大企业资源投注灾区,同时茶业改良场对于茶农进行红茶生产的精致辅导,有别以往的粗放生产,为台湾红茶带来复兴契机。对此,罗一伦以自家产业为例,西元2000年开始,除了维持茶叶生产外销,也将老茶厂的旧有空间变身为茶业博物馆,最重要的是「让茶厂老员工说自己的故事」,结合茶历史文化导览与解说,提升整体附加价值,创造新的产业模式。不过目前台湾的红茶厂不会成为单纯的观光工厂,因为单做旅客的生意不足以维持营收,现阶段仍以教育推广为重。
红茶在制作过程中的揉捻和干燥过程都需要机具辅助,到了红茶厂也能看到这些制茶机具。 台湾红茶品种有这些 红茶的茶树品种可分为大叶种(乔木)与小叶种(灌木)2种,
大叶种包含知名的台茶8号、台茶18号(红玉)、21号(红韵),主要产区位于南投鱼池、花莲瑞穗与屏东;而小叶种当中著名的茶种包含青心乌龙、青心大冇(ㄇㄡ )等品种,分布于桃竹苗以及宜兰等地。
带金黄色茶汤的「蜜香红茶」产自花莲,是以风味较浓厚的大叶乌龙全发酵而成,入口泛著微微的蜜香。 产自台东鹿野的红乌龙是以取名「迎香」的台茶20号为主要品种,过往多以制成中、轻发酵的乌龙茶及金萱茶为主,不过因这种茶叶在种植过程中,若经小绿叶蝉吸食后会散发特有的蜜香,又以制成全发酵的红茶较能将风味带出,而红乌龙不仅经过全发酵,且多了炒茶及揉成球状的工法,使得茶汤呈现如红茶般的琥珀色,其喝来带蜜香及乌龙的清香,底蕴相对厚实、耐泡。
「红乌龙」的茶汤泛著琥珀色,有红茶的色泽,但闻起来却有乌龙的清香,入口则散发著蜜香。 以发酵程度来区分茶类,
红茶为全发酵茶类,与半发酵茶类的乌龙茶、包种茶、不发酵类的绿茶,制作过程有明显差异,现在一些传统红茶厂还能看见昔日大型揉捻机等制茶机具,与红茶制作过程中使用许多机具辅助揉捻和干燥有关,到观光工厂也可以透过这些制茶机具与历史纪录交互印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