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人年底过节,必吃这三大甜食!

德国人过圣诞节,都会吃些甚么呢?(示意图,Pixabay) 年底12月在德国是个「吃得很开心」的月份,除了满脑子想年底的耶诞大餐跟除夕晚餐之外,其实早在月初,很多人就开始自己动手做。 在德国家庭中多各自有烹饪烘培的祖传祕方,跟孩子一起制作更具有欢庆味,在美好童年的回忆里,这些都是会让人暖心微笑的亲子镜头之一。 德国人的 3 大甜食 【奶油小饼】材料简单变化多 德国家庭的年底三大甜食,首推12月绝不可或缺的奶油小饼(Butterplaetzchen)。这种网络上到处找得到做法的节庆饼乾,只要面粉(500g)、奶油(200g)、糖(150g)跟蛋(2个)等最基本材料就可以动工,烤出来后不但香甜爽口,还可以做出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跟花样,口味更是从巧克力、杏仁、椰子、果酱到香草多种变化,如果年底没有这些小饼在桌上,绝对会有德国人问你说:那还过什么节呀?
德国奶油小饼材料基本,可以做出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跟花样。(示意图,Pixabay) 德国奶油小饼怎么来的呢?传说是基督诞生时的冬庆时期,日尔曼人会做烘炉面包来庆祝。这面包可以吊起来或丢河里,驱逐恶灵保护死魂。 当耶诞节逐渐成型后,这种节庆面包就更加丰盛,成了今日必吃的耶诞史多伦糕(Stollen)。但是过去只有富裕家庭才吃得起,因为复杂制作的甜食在以前是奢侈品。穷人家也想吃怎么办?于是变通之下就衍生出较小型的奶油小饼,一直传承至今。 【史多伦糕】设立专门庆典 德国家庭12月必吃的史多伦糕(Stollen),据说早在15世纪就出现记载。这种撒上糖霜的长型甜点,已经蔓延到全欧洲,到了12月到处看得到贩卖。 有个台湾朋友在德国留学时,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收到第一个寄宿家庭寄来的史多伦糕,可见德国人对这个糕点的情怀跟慎重,不但18世纪的萨克森王奥古斯特二世开启了1.7吨的巨型史多伦糕来大宴宾客,德国城市德勒斯登从1994年开始,还专门弄出一个史多伦糕庆(Stollenfest)。这个庆典沿用巨糕开庆,3到4吨的重糕会随着游行队伍抵达耶诞节市场,然后当场举行切割仪式后分享市民。
史多伦糕(Stollen)在德国年底的市场上到处看得到。(Pixabay) 史多伦糕要用到的材料有酵母、水、面粉、陈皮、干果、杏仁,小豆蔻和肉桂粉。这种甜糕的本身糖量不高,但在完工后会上一层白糖霜来美化外表,所以吃起来还是甜得得配茶或咖啡。 在过去传统这种糕一做起来都是大又重,可能一大条会有两公斤,但是现代市场上为了因应健康,小型糕更受欢迎。在年底不论是自家烘制或是拜访伴手,带条史多伦糕的德国人永远会受到欢迎。 【德式姜饼】有节庆就有它 德国家庭年底的第三大甜食正是德式姜饼(Lebkuchen)。 这种软姜饼要追溯起来,似乎跟古埃及、比利时、修女道士都有关系,现代最有名的该是在纽伦堡(Nuernberger),起源于13世纪的纽伦堡姜饼甚至被列入欧盟原始设计保护方案中,可见欧洲人对于「口味」的珍惜。德式姜饼的原料有蜂蜜、糖、肉桂、茴香姜、胡椒、杏仁、核干果、面粉等,有的外面会裹上层薄巧克力,对许多德国人来说,一闻一入口就是12月的节庆味。
德式姜饼的形状与口味千变万化。(Pixabay) 德式姜饼的形状与口味已经发展成千变万化,连辣味姜饼都有,在称呼上这姜饼也有叫蜂蜜饼或胡椒饼,视口味而定。年节时候把德式姜饼装入设计精美的锡盒里,也是德国亲友互访时,非常好看又实惠的贺礼。 这饼已经不只在年底送,一整年不管是复活节还是其他节庆,姜饼都会立刻美装现身在市场上供人选购,因为不只是孩子爱吃,大人配咖啡或啤酒也都非常上口。
在年节送姜饼也是德国亲友互访时,非常好看又实惠的贺礼。(Pixabay) 德国各地区特色甜食 德国的各邦在庆典食物上很有地区性,像是我公婆住的北黑森林巴帝区,过新年时就一定要吃一种超大椒盐花卷面包(Brezel),在倒数的时候就斟好香槟切好面包,一到新年立刻互道恭喜下肚迎新。 这到底是源自德、法中世纪还是古罗马的花卷包,即使在典故上还有争议,却还是很受欢迎,也有人称之为蝴蝶脆饼,看你做软还硬。德国人多做成软的面包,超市可以买到半成品面团,自己回家烘热吃。慕尼黑的十月啤酒节上也会做得超大,让人下酒,好过瘾呀,只不过吃之前建议将上头的盐巴拨掉,否则可不知要喝多少啤酒才能解渴喔。
德国北黑森林巴帝区过年时一定要吃超大椒盐花卷面包(Brezel)。(Pixabay) 巴帝区节庆时也很爱吃、送一种叫作「当布黛(Dambedei)」的人型面包,特别是在耶诞节之前。 小面包人从头身到手脚都俱全,家里阿嬷、爸妈可能也会跟孩子一起做,要用酵母粉先发,程序跟做一般面包差不多,只是多点甜味跟之后塑形的巧工,像是用杏仁果当嘴巴、坚果当鼻子、葡萄干当眼睛跟身上衣服的钮扣。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,让年节庆祝味更浓更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