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甜北咸?7种台湾经典美食,南北口味大不同!

台湾面积虽小,但同样的小吃南北却有不同面貌,本文精选7种小吃做比较,一起来看看热爱台湾味的你,是不是够了解这些台湾小吃呢? 南甜北咸,真有这回事? 台湾早年经过日本殖民,后来大量外省人迁台造就各地百花齐放的饮食面貌。幅员不大,但小吃却因地形的阻隔略有差异,许多人会用「南甜北咸」形容台湾饮食,不过美食家叶怡兰及梁幼祥异口同声说:「其实北部口味并不咸,只是相较之下不那么甜罢了。」若要论「咸」,中国的口味才称得上咸,「在民国政府迁台以前,台湾传统的口味的确更加清淡。」梁幼祥说。 坊间对南台湾嗜甜的原因众说纷纭,老一辈总爱说台南早年产蔗糖,有地利之便因此饮食受到影响。但现居台南的鱼夫与王浩一皆表示,南台湾口味较甜受福州菜影响甚大,福州菜是闽菜之王、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,特色就是味道偏甜且融合蒸、炒、煨、炖等技巧,在台发展史可溯至明朝,当年郑成功来台就是带着福州厨师为郑家人料理,台南美食尤其明显有福州菜系基因,如碗粿、胡椒饼、佛跳墙、红蟳米糕都可溯源至福州菜系。而南台湾的润饼(春卷)撒大量花生糖粉、肉羹汤加些许糖等,也都是福州菜系融合台湾饮食的结果。 美食叶怡兰有另一说,早年糖并非庶民调味料,而是富贵人家的甜点,属奢侈品,她认为较富裕地区易有嗜糖习惯,如上海菜系也较其他区域甜,可算是生活优渥的表现。 族群融合,美食也相融了! 说到料理手法,台湾早年喜欢用汆烫方式烹调食物,外省移民带来炖、烧等技巧,各式调味料也来台,还有后来根深蒂固的面食文化,都是属于外省族群融合的产物。叶怡兰回忆,小时候很常到附近眷村旁吃干拌面及阳春面,当时大家称那种面食为「外省面」,现在已完全融入台湾庶民小吃里。 全台各地都有眷村,然而北部影响却最大,梁幼祥说到,初迁移台湾时,有钱外省人多集中台北,各式外省馆子因应而生,尤在行政院、立法院等行政区附近最多,当年连系不便又流离失所,同乡人常在家乡馆子打听亲人下落、互相取暖,让各派系饮食得以流传。 而另一种台湾在地特色菜系「客家菜」,则影响台湾饮食文化不深,而是在各部落自成一区,不过客家人民族性强,倒是保留了专属的「咸、香、肥」3个重点特色。「咸」是为了保存食物,也可补充劳动所失的盐分;「肥」可补充整日工作所需之热量;「香」则诱人食欲,反映早年客家部落「劳力为主」的生活。近来政府年年举办「客家美食料理比赛」,之前更有厨师参加「日本国际料理人大赛」以创意客家菜夺得2座金奖,也让客家饮食文化渐在国际发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