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客家食材:福菜、梅干、酸菜原来是同一种?

客家精神表征—福菜 福菜是什么菜?听起来有趣又有特色的福菜,其实是客家早年所称的「覆菜」,客家农人将采收的芥菜以曝晒醃渍制成酸菜,再以传统制法制作成覆菜,因发酵过程须将菜桶「倒覆」,所以称为「覆菜」,久而久之转音渐成「福菜」。
「福菜」是客家人传统食材之一,也是爱物惜物的客家精神表征,每到秋末时分水稻收割后,农民开始在田间种上芥菜苗,在细心照顾整整两个月后方可采收,此时处处可见农村妇女脚穿雨鞋、头戴斗笠,顶着寒风,忙着醃渍酸菜,又忙着将晒在田里的酸菜一棵棵翻面再晒,一而再、再而三,直到酸菜缩水沥干再装桶制成福菜。 「腰再酸、手再冰,都抵挡不了客家妇女刻苦耐劳的精神。」虽然是临时工所赚不多,但客家妇女都会利用帮工做福菜的机会,赚点家用贴补过年开销,而民众所吃的福菜,正是客家农人在寒冬中辛勤工作所换来的,「能吃到福菜,真的是福气啊!」
客家妇女每到福菜季节,不辞辛劳晒福菜、踩福菜。晒福菜时要将菜叶甩开让菜心可以晒到太阳,否则容易腐坏。 台湾在地食材 苗栗县公馆乡素有「福菜之乡」美名,公馆地区因为有着无污染的后龙溪水灌溉,以及干湿交替的气候,很适合福菜生长,品种多为半包心,长得既肥又大。早年芥菜收成后用来煮汤炒菜,芥菜过多吃不完可惜,发挥客家本色加工制成福菜和梅干菜销售,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,而福菜依时期和制程的不同,又分为芥菜、酸菜、福菜和梅干菜,料理方法和滋味截然不同,一物多用毫不浪费,正是客家人勤俭惜物的最佳代表。
芥菜采收后先层层叠叠于醃渍池内醃成酸菜。晒干后的酸菜修剪过长的叶尾后装桶制成福菜。 姊妹品,别再傻傻分不清

芥菜:菜苗种下至收成约60天,青翠又大棵的就是芥菜,也就是现在过年必吃的长年菜。新鲜芥菜可以清炒、凉拌、焖鸡汤。

酸菜:芥菜采收后先曝晒两天再醃渍7天,即为酸菜(咸菜)。酸菜用途多,可以炒菜、拌牛肉面、做刈包馅、煮汤或做酸菜鸭。

福菜:酸菜取出清洗、在田中曝晒,重复3~4次,直到酸菜3斤变1斤,装桶倒覆发酵约3个月即为覆菜(即福菜)。可用于炒菜或熬汤。

梅干菜:酸菜、福菜剪下的菜叶尾端或掉落的叶片,曝晒至完全干燥,就是梅干菜。最宜搭配肉类料理,以蒸的方式香气更为浓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