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式、台式萝卜糕哪里不同?认识菜头粿的多种样貌

萝卜糕在台湾许多早餐店天天都能享用到,到港式茶餐厅里亦是必点的招牌菜色,逢年过节也一定要来一块应景,如此常出现在我们饮食中的萝卜其实有着多样面貌! 港式 vs. 台式萝卜糕
左:台式/右:港式 萝卜糕分成港式(广式)和台式两种,前者源自广东,在广东和香港的茶楼是知名点心之一;后者则是客家人的传统米食,又名萝卜粄或菜头粄。 传统粤式茶楼的萝卜糕做法会将糯米粉混和玉米粉、太白粉或澄粉制成粉浆,放入白萝卜丝,再加入切碎的红葱头、香菇、虾米、腊肠或腊肉等配料(先炒过)一起蒸煮而成,咸度很足,不用沾酱也很好吃。不过香港地区也有许多店家贩售没有配料纯白萝卜糕,作为在地人简单的早餐。
港式萝卜糕几乎都会加入配料如干香菇、虾米、腊肉和腊肠等,风味鲜美有层次。 萝卜糕蒸熟后可以直接沾酱食用,不过在茶餐厅中更常切块入锅油煎,直到表面金黄、边缘微焦的程度最美味,吃来外酥内软,还能尝到内馅食材的不同口感;另一热门吃法是用XO酱和萝卜糕一起下锅快炒的「XO酱炒萝卜糕」,亦是春节时分大家爱吃的一道料理。 台湾的客家萝卜糕材料则比较简单,没有添加太多的配料,做法也不太相同。客家人会将在来米泡水磨成浆,加入白萝卜丝后调味蒸熟,以萝卜本身的清甜为主体,直接吃或再煎过,大多沾酱油、客家桔酱食用。
菜头粄:客家人在入冬收成萝卜后便会制作菜头粄,到过年时即可团圆享用。 台式萝卜糕的成品颜色偏白,起起来无Q度、口感略硬;而加了大量配料的港式萝卜糕外观偏米黄或褐色,因为大多会添加太白粉、澄粉等淀粉,相较之下口感更Q软一些。 除了油煎、清蒸,萝卜糕其实还可以煮汤,尤其是春节期间当家中备有大量萝卜糕时,煮成汤品也是很棒的吃法。将切成条状,放入高汤中,搭配肉丝、香菇,再加入葱、蒜苗和茼蒿等当季食材,洒上香菜就是一道外头吃不道的汤品。不过若要煮汤,建议使用质地较硬的台式萝卜糕,因为软嫩的广式萝卜糕煮太久很容易散成碎块,或是在所有食材都煮好后最后再下萝卜糕。
粿仔汤(萝卜糕汤)是客家人的传统料理之一。 PLUS 南洋风味萝卜糕 萝卜糕在新、马地区也很普遍,主要是华人从广东潮州带到南洋地区,当地被称作菜头粿 Chai tow kway,多以热炒的方式烹调。 马来西亚的炒萝卜糕叫Chai Tow Kway,盛行于大马南部,跟新加坡的做法差不多,一样会把蒸熟的萝卜糕切成小块,和菜脯、蒜头、酱油及鸡蛋一起拌炒;多以生抽调味,成品色泽偏淡,味道偏咸。 而大马北部则有另一种跟菜头粿类似的食物—粿角Char Kway。粿角是用米浆制成,并没有添加白萝卜,蒸熟后会加入豆芽菜、鸡蛋等热炒,并以黑酱油调味,吃起来鲜甜鲜甜的!
黑色、白色的炒萝卜糕,盛行于新马地区。(图:Wiki Commons CC BY 2.0) 新加坡萝卜糕也会加入菜脯一起炒,特色是会在炒的同时用锅铲将萝卜糕切成大小不一的块状;另外也结合了大马南北的特色,当地兼具黑、白2种口味的萝卜糕,前者会加入甜酱油,吃起来偏甜,且鸡蛋会入锅炒散;至于白萝卜糕则比较咸,鸡蛋是在起锅前才打在萝卜糕上,煎成焦香的蛋皮,就是星国特殊的在地小吃。
新加坡萝卜糕的英文是Fried Carrot Cake或Carrot cake,乍看之下还会以为是胡萝卜蛋糕呢~(图:新加坡旅游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