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过去生活困苦的年代,若是碗盘裂损,会请锔匠加以修补,让碗盘可以继续使用,随着生活环境富裕,锔匠已成为消失的产业,但有一位艺术家重拾这项技艺,让传统的技术继续流传,并升华成艺术创作。
陈高登倾心于锔瓷技艺,将传统的技术提升到艺术创作的层次。
重现锔瓷技艺 推开陈高登位于北投巷弄里的工作室大门,看到了好几张紧密排列的金工桌椅,博古架上放置了他创作或是修补的锔(音同局)瓷作品,陈高登不急着向我们示范锔瓷的过程,反而先跟我们说起了锔瓷的意思,「锔」的字面意思有「以铁缚物」之意,因此锔瓷代表着用铁将瓷器固定,老一辈的台湾民间以「补钉」、「补硘仔」等词形容将裂损瓷、陶器修补完成的技艺,从事这门技艺的人则被称为「锔匠」。然而随着台湾经济起飞、瓷器也进入了大量生产的时代,锔匠这项职业在陈高登出生的1960年代就已渐消失,他是如何学习到这项技艺的呢?
因缘际会认识锔瓷工艺之美 生于1967年的陈高登,高中毕业之后进入了金工产业,从学徒开始当起,20多年后重返校园,就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,在硕士班期间受到朋友所托,修补一只壶嘴破损的茶壶,发现了锔瓷这门技艺,感受到这门工艺之美,论文遂以锔瓷为题,探讨锔瓷的前世今生,访谈曾接触过锔匠的收藏家、与会锔瓷的民艺家求教学习不同的锔瓷技术,也和其他国家的锔匠交流,此外他还开创「新锔」,让技艺提升到艺术的层次。
修补破损的碗盘。
传承「锔瓷」技艺,升华为艺术。
巧手修复赋予作品新生命 陈高登锔瓷的过程包含了「敲钉」、「钻洞」、「上钉」3个步骤,首先用钳子将铜线或金属材质的线剪成适合做「锔钉」的长度,接着使用锔钉槌将铜线敲打成类似钉书针的形状,接着到了钻洞的步骤,用钻洞器材在破损的瓷器或陶器的两侧钻洞,最后则是用手或镊子将钉子放入洞中,再以锉刀将外露的钉面磨亮。
锔瓷所使用的工具。 前半生的金工底子,对于陈高登锔瓷的过程来说也是助益,包含金属材质的运用以及钻洞的技巧,都与金工息息相关,除了修补瓷器外,他开创新锔的方式是让锔瓷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方法,例如他在「东西韵味」这件创作,利用破损的陶器,将锔钉以拉链、回纹针与钉针的样子修补在陶器上,呈现艺术的跨域结合。 双脚稍不良于行的陈高登有感而发地说到:「或许是因为我身体的残缺,使我对残缺的物件感到有兴趣。」但他超越了物理上的限制,让破损的陶艺作品得到新生,也在工作室开班授课,让锔瓷的技艺能够传承下去。
锔瓷技艺工法
在破损的陶器放入锔钉前,需要在破损的两侧钻洞。
用镊子将锔钉放入钻好的洞。
修补过后的陶杯,锔钉在灯光照射下显露著光彩。
陈高登「东西韵味」的创作,将锔钉的形状呈现为拉链、回纹针与钉针的样子锔在陶器上,成为陶艺的跨领域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