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空冰箱,打击剩食! 虽然冰箱是食物保鲜的方便发明产物,但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空间,大家已习惯把任何食材、食物全塞入冰箱,以为是为食物穿上保护衣,但真的是这样吗? 冰箱之所以有延长食物保存期限的效果,是因为处于低温环境,能抑制微生物活性,避免细菌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繁殖;然而,因为方便产生的囤物坏习惯,让冰箱里堆了各式各样生、熟食,加上不适当的保存方式、常开关冰箱使其温变,都容易让食物变质、腐败,无形中让本来好用的冰箱成了巨大的细菌培养皿……深刻影响着家人食的安全与健康。 除了过度依赖储物于冰箱之外,买太多、煮太多、放太久、不知食材怎么收纳管理也是常见的状况,导致食物总是吃不完或煮不完而剩下,让冰箱成了大型厨余箱,想想这些是要吃进肚子的东西呢,其实很可怕。 从冰箱开始,好好照顾你与家人的健康吧!如果我们能有效地运用食材保存术,了解如何完整利用食材,冰箱里就不易有「剩食」,有方法地简单煮和变化,不只能省下大笔家庭支出预算和前置准备时间,更是一种环保概念、从此向食物浪费说不,同时终结冰箱是厨余制造机的宿命! 此外,会产生「剩食」的原因,不仅是吃不完的食物,还有未烹煮或食用前就被抛弃的食材,像是削下的蔬菜果皮、有点丑丑的蔬果、过熟但尚未腐坏且仍可食用的蔬果……等,别浪费,这些都有再生的可能,只要懂得烹调手法,就能成为美味的省钱料理! 剩蔬菜碎 » 慢炖意式蔬菜汤
冰箱内的任何蔬菜都是好用汤料,随意就能炖出好汤来,特别适合懒得煮但想大量吃进健康蔬菜的你,用一锅的方式煮制超简单,还能加饭加面,或连同细碎的义大面条放入一同煮,既营养且有饱足感,变化也多多。
红萝卜50g、培根3片、月桂叶1片、橄榄油适量
白酒50g、水600g、盐适量、胡椒适量
加热平底锅,倒入适量橄榄油,放入所有切碎的蔬菜、切丁的培根炒香炒软。
加入白酒,炖煮至酒精挥发。
倒入水、月桂叶续煮约30分钟,最后以盐、胡椒调味后关火。
剩豆渣 » 豆渣海苔香松
打豆浆剩下的豆渣,是多用途的营养食材,其丰富的膳食纤维与营养成分与大豆类似,有着预防肠癌及减肥的效果,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。用便宜的豆渣来做香松,既健康又少油少盐,佐粥面饭都好好吃。
大豆油2大匙、酱油4大匙、五香粉少许、砂糖2大匙
取一炒锅,倒入大豆油和黄豆渣,以小火轻轻翻炒豆渣。
待豆渣炒至干松,颜色略为转黄并散发出豆香,加入调味料翻炒均匀。待豆渣再次炒至干松时,再加入白芝麻略拌炒即可熄火。
放凉后,与撕碎的海苔拌匀,装入保鲜盒,放冰箱冷藏保存,请于两周内吃完。
剩炒饭 » 意式爆浆炸饭团
前一餐吃剩的蛋炒饭再热过,饭粒口感难免变得干巴巴的。何不把吃不完的炒饭变身为另一道新菜色呢?用讨人喜欢的酸甜番茄酱和起司片来变化,做成大人小孩都爱的热呼呼炸饭团,不论是口味或造型,都不一样了呢!
将起司片叠起,切成丁状,备用。将炒饭放入碗中,先打入1颗蛋拌匀。
取一张保鲜膜,将炒饭摊平,中间放入起司丁,扭转呈球状。
冷藏过的隔夜饭不好塑型,可以透过加热或加蛋液增加黏性,如果是使用炖饭的话,就可以省略。使用冰淇淋勺塑形做饭团,大小会比较一致,也可用汤匙挖起再塑形。
将饭团依序裹上中筋面粉、全蛋蛋液、面包粉。以油温160~180度C的中火,油炸至外皮呈金黄酥脆,捞起沥油。
剩三层肉片» 三层肉佐番茄莎莎
前一餐剩下的三层肉片实在不知该怎么变化才好,这时如果有剩的番茄与洋葱,其实可以做成莎莎酱来佐食,有别于传统的蒜头酱油吃法,而且减少三层肉本身的油腻感,变成有一点洋味儿的有趣吃法。
辣椒1条、罗勒10g、柠檬汁20g、橄榄油3大匙、盐适量
洋葱切丁,放入冰水碗中,冰镇一下后捞出沥干。罗勒与大蒜切碎,辣椒去籽后切碎,备用。牛番茄去籽切小丁,放入滚水锅中氽烫30秒。
以上材料放进大碗中,淋上橄榄油,倒入柠檬汁,以盐调味成酱汁。将调好的莎莎酱汁淋在三层肉上即完成。
剩咖哩 » 咖哩起司烘蛋
一般习惯煮咖哩就是一大锅,隔天实在不知还能怎么吃……把咖哩变为馅料,包进厚厚的烘蛋里,再放入起司,会「牵丝」的浓郁咖哩烘蛋简单就能完成,而且有满满蔬菜料和蛋的营养,又可轻松消化掉大量咖哩。
将蛋液打散后加入咖哩馅、起司丝拌匀。
加热平底锅,加入少许油,以中火热锅,倒入蛋液。一倒入蛋液后,用筷子由外往内画圈,以顺时针的方式搅动蛋液,为让整锅的熟度均匀,烘好的蛋才能更膨松。
待边缘都凝固时,盖上锅盖焖至中间蛋液呈不会流动的状态。倒扣烘蛋后,再倒回锅内,将另一面煎熟即完成。
〈达人小档案〉庄雅闵 亲子烘焙老师&糖果厨房主厨。 在「台南嚼嚼生活研究室」与「高雄 LACOOK乐料理」教课,拥有多年教学经验、特别热爱烘焙与无国界料理,更喜欢探究食材源头与制作科学里的一切「为什么」,也关心食物与人、土地的连结关系。希望给大家一些下厨灵感,以不设限的思考方式,尝试玩有趣的手作烘焙及创意料理。近期出版《清冰箱的美味料理:不剩食+零厨余,没下厨灵感时的烹调随手书》(幸福文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