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圆是台湾最典型的米食文化,但不说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肉圆口味有地域性的分别,大致可分为中部肉圆以及南部肉圆两种口味,不论是做法还是外观都大不相同,好滋味让它们各有拥戴者,因此成为台湾很具代表性的必尝小吃之一。 中部特色说分明 中部地区以彰化为肉圆的大镇,26个乡镇中几乎每处都有肉圆美食,加上每年都会盛大举办「彰化肉圆节」,因此让彰化拥有「肉圆的故乡」之称,甚至不论是往北(如台中)或往南(如云林、嘉义等地),肉圆也大多以彰化口味为主。而所谓彰化口味又可再分为南彰化和北彰化,从历史、外观、价位、做法到蘸酱几乎都有所不同。
南彰化肉圆
北彰化肉圆 南彰外型如元宝、北彰用料较丰富 南彰化为北斗、田中及员林一带,北彰化则为彰化市、芬园周边。南彰化肉圆外观为三角形、拳头般的元宝大小,北彰化肉圆外观为圆形,两者内馅皆以猪肉及笋丁为主,但北彰化肉圆还会添加香菇、干贝等其他配料,用料较南彰化肉圆更丰富些。 做法上也有些差异,南彰化是以手指捏成形状再去蒸,北彰化则是先将材料放入碗中再去蒸熟,两者别具特色,口感也不尽相同。除了肉圆外,冷吃的「凉圆」也是从彰化肉圆延伸出来的美食之一。 中部肉圆这样做 外皮:地瓜粉浆做外皮
选用清明节时期的台南善化地瓜粉,因善化出品的地瓜粉品质较佳,再依固定的比例将水与地瓜粉均匀搅拌,并加入少许米浆打匀制成外皮。 入料:南彰化用手捏、北彰化放碗中
北彰化
南彰化 北彰化做法是将地瓜粉浆放入特制铁碗中,再包入竹笋、猪肉、香菇等内馅,至于南彰化则是将内馅包入肉圆皮里,再用手指捏制塑型。 烹调:先蒸熟后油泡
将肉圆蒸熟后,外皮再次补上粉浆,然后下锅以温油浸泡,让外皮收缩、呈现Q度。 蘸酱:南彰化散发中药香、北彰化口味偏甜
南彰化的肉圆蘸酱多以数种中药材慢慢熬制,并加入米浆制作而成,所以吃起来会带股淡淡中药清香,而北彰化蘸酱则多会添加花生酱、芝麻以及酱油制作,口感带甜。 南部特色说分明 台南、高雄、屏东等南部肉圆,口味多以清蒸居多,内馅也多以单纯的猪肉馅为主,简单加入盐、酱油、糖等调味后,便裹入以在来米、地瓜粉调合的粉浆内直接炊熟,与中部肉圆多会加入笋丁或香菇的内容略有不同。
猪肉馅不加料,蘸酱因地制宜 蘸酱部分,则是随各地饮食习惯而有不同,像是屏东重咸,有些店家甚至会将蒸熟的肉圆直接放到卤汁中使其入味,端上桌后便无需再添加任何调味料,至于高雄、台南好甜,因此佐酱多会加糖来调味。 值得一提的是,高雄本身也发展出自己的肉圆文化,像是凤山的珍珠肉圆,便是将肉圆的体积变小自成一格,而旗山的煎肉圆,则是将肉圆蒸熟后再油煎,让肉圆的口感外脆内Q。 南部肉圆这样做 外皮:在来米浆加入地瓜粉
多数的南部蒸肉圆,外皮皆会以在来米浆加入地瓜粉,如此一来吃得到Q度却又不会太黏牙。 入料:纯猪肉调味
南部蒸肉圆的内馅,大多是简单加入盐、糖、酱油等调味的猪肉馅为主。 烹调:蒸熟
将肉圆放入蒸锅或蒸笼去蒸。 蘸酱:咸甜因地各异,加入药材添香气
蘸酱口味会随地方性而有咸甜的差异,但大多数都会在酱油中加入中药材来增添香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