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必花时间熬高汤!詹姆士教你用 4 招快速提鲜

俗话说:「戏子的腔、厨师的汤、医生的方」,高汤是很多料理的基底,汤好,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,任何料理里面需要的水分,用高汤来补味道就会比较饱满,中、西、日厨都会熬高汤,每个师傅各有秘诀,但基本的概念是
清汤上汤绝不能大滚,要用小火在似滚非滚的状态长时间熬煮、捞渣。白汤则是一开始就要大滚,之后再收火慢熬。 总之在厨房里熬高汤绝对是非常花时间又占空间(光是储存熬汤 用的大骨、蔬菜、专门熬汤的灶台大锅就会占去不少空间),有些店家为了省成本也会用「业务用高汤」来替代,我们自问,你到小吃店随便点一碗贡丸汤、鱼丸汤或扁食汤,那个汤清澈得像开水,喝起来却很甜,这汤会是熬出来的吗?十之八九就是味精汤!
现在市售代替高汤的调味料很多,不少人在家做菜会使用味精、鸡粉、高汤块或罐装高汤,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,我很少会在食谱上注明:「某高汤多少c.c.」,我的想法是,如果在食谱里面加上「放多少份量的高汤」,观众会单只为了这道菜去熬高汤吗?如果没时间,是不是最后又是用鸡粉味精或鸡汤块来取代? 人工甘味剂对人体的危害不只有本身的成分,而是盐份摄取的增加,我们喝了加味精的汤觉得很甜,就不自觉地再喝第二碗第三碗,如此一来喝进去的盐更多了,大家都知道,吃太咸摄取太多的钠很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,我们做家常料理,尤其应该避免。 偏偏台湾人很在意「入味」这件事,自然食材味道不够就拿人工甘味来补,这是我不认同的,既然有这些限制,我在设计食谱时就会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替代传统的高汤,提鲜出味又快又方便,完全不需要加味精,家庭料理就很够用了。 一、热炒炼汤法 西厨高汤的制程中,通常我们会先把熬汤用的骨头、蔬菜进烤箱烘烤过再下去熬,但一般家庭里不见得有烤箱,所以我改成炒,例如说
鱼骨头、虾壳先炒,或是鸡腿排把鸡皮煎酥鸡油流出,用油把味道炼出来再下滚水,汤色变白是因为油跟水结合而成,滚水入锅不会拉低锅内的温度,并且多一层锅气。如此一来可以在短时间把高汤所需要的风味搾出来,又不需外加任何调味。 二、干货自制高汤粉 运用天然高汤粉的概念来自有次到青岛出外景,当地人告诉我,为什么鲁菜里的福山(今天的烟台)师傅都会在腰间有个小皮囊,做菜时从里面挖点粉洒进去就好吃得不得了,后来才知道这粉末是用海肠晒干之后磨成,专门用来提鲜,等于是天然的味精。 其实这原理就是从干货里面提鲜,台湾没有海肠,用晒干的干贝磨粉也有一样的效果,所以我平常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次自制高汤粉,
把干香菇、昆布、虾米、小鱼干、干干贝,用食物调理机打成粉状,平常放冷冻库,要煮汤的时候丢一点进去,超香!不过因为原料是干货会吸水,汤会有点浊,如果要让汤清澈一点,就装到纱布袋再丢进去煮,熬出来的汤呈现酱色,底蕴浓厚,不在意汤色的锅物都可以用。 三、下脚料清水变高汤 再来讲一个简单到不得了,家常菜炼高汤的做法,这非常适合用餐的人口多,例如说一大家子人吃饭,或在家办家宴时用。我如果请客吃饭,做菜时一定会有一口锅子,烧滚水,锅子大小与水量以你平常用的大滤网可以放得进去为原则。从备料开始就先把水滚好,
备料时的下脚料,例如说洋葱皮、葱的根、蔬菜梗或其他切剩不要的部位、鱼肉类的头尾、边角碎肉、骨头,只要是原本你要丢到垃圾桶里的食材全部都丢进去,小火让它保持在微滚的状态,这就是一个天然的高汤。 做菜时旁边有一锅滚汤有很多好处,例如炒菜类都可以先烫再炒,这是我从餐厅厨房过油的技法改变而来,在家里做菜不方便过油,但可以先烫过。举个例子,炒豆芽菜,一般起油锅爆香再倒下去炒会有几个缺点:一是因为接触热源不一,每根豆芽菜的熟度会不一样。二是豆芽菜从冷炒到熟一定会出菜水,会影响脆度。先将豆芽下滚汤烫个15 秒再下去炒,如此一来每根豆芽菜的熟度平均,下锅后不会拉低温度, 让蔬菜在还来不及出水时调个味就起锅,就能够吃到脆爽感,也节省料理时间,做这道菜花不到两分钟。 在你做菜出菜的同时,这锅汤也透过熬煮烫菜慢慢成为高汤,做菜需要用到的水就用这锅汤来替代,吃到最后要出一道汤品,这就是高汤底。例如最后我们来做一道西湖牛肉羹,肉丝先用蛋黄抓醃好,蛋白分开备好,香菜切末,准备好太白粉勾芡水,接着把牛肉丝稍微炒一下,高汤过滤网下来把牛肉烫熟,马上下芡汁,汤稠了以后淋蛋白进去,最后撒上香菜白胡椒粉。你的家人或客人喝到这汤一定会惊呼:「这汤好甜啊,你加了什么东西?」那当然,全部的好料都在里面! 四、异国料理掌握关键食材 利用高汤做菜还有个好处,一些异国料理会很容易做,只要掌握其中画龙点睛的关键食材,例如说日式高汤的柴鱼跟昆布、泰国冬阴功汤就一定有香茅跟姜黄。越南河粉在全世界都很红,有一年我到越南出外景,看胡志明市的名店做牛肉河粉,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的关键食材是烤过的甘蔗跟香菜茎,回来试做改良,果然,在家里的厨房就可以做出正宗的越南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