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,经过
全发酵加工而成,与国人熟悉的绿茶与乌龙茶类相比,
较不伤胃也不影响入睡;跟着2位品茗达人学习普洱茶的品饮技巧与知识。
茶艺讲师张淑君表示,台湾对于普洱茶的印象,大多是南北货铺里的小颗冲泡用茶坨,或者是以茶饼形式呈现、贵松松的「收藏品」,不仅舍不得喝,硬梆梆的茶饼更是难以分解;劣质普洱茶的土味与霉味也让人却步。但随着制茶工艺的进步,熟成的普洱茶喝起来散发沉木的特殊香气,反而在台湾逐渐有品茗爱好者将其视为
功夫茶,对于茶壶、开茶用的茶针乃至冲泡方式都多有讲究。
属于高山茶运输不便 压缩成茶砖、茶饼 普洱茶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,由于属于高山产区,交通运输不便,所以茶农向来有将干燥的茶叶,以水汽高温蒸软、再压制成饼状的习惯;陈明渊说,做法是先将茶叶蒸软,再装进棉布袋中,放入模具,以石头等重物压缩;经过压缩的茶叶在干燥后体积大幅减少,变得密度极高的坚硬茶块,更有利于往返山区道路。
普洱茶在1970年代的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,摆脱了土味、发霉味的刻板印象,散发沉木、檀木的儒雅香气,让台湾的品茗爱好者爱不释手。 普洱茶常见形状主要有
砖状、饼状、瓜状,最早的是对农民来说加工相对容易的饼状;后来随着加工技术进步,研发出砖状等其他形状,但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都不小,而且都需要经过「
开茶(将压缩过的茶砖或茶饼,以茶针或茶刀分解成细片以利冲泡的过程)」才能饮用,不够方便,所以针对现代上班族,开发出随身的便利包装,如坨状,甚至将散装茶叶以茶包形式呈现。
生茶未完全熟成显土味 熟茶散发木质香 普洱茶的产区多为北回归线上的山区,分为生、熟茶2种,
生茶不须先发酵,仅将大叶种晒青毛茶的茶菁萎凋(茶叶脱水的工序)、晒干、蒸压干燥而成,再经过漫长的发酵熟成期,风味才会完全成熟;张淑君说,普洱茶总带给人有浓浓土味的印象,主因是发酵技术的不成熟,品质良莠不齐的普洱尚未完全发酵熟成就被不肖茶商贩售。 国人印象中的普洱,则是会呈现
深红枣色泽茶汤的「熟洱」,因1973年研发出的「渥堆」技术,在湿热作用中,微生物与氧化共同作用,加速茶叶发酵,退去茶叶中茶碱的刺激性也退去怪味,留下沉木、檀木,甚至参香,单饮也很美味。生茶饼放久之后就会发酵,数年后会熟成变成熟茶;另外也可以直接通过渥堆技术,直接制作成熟茶。
生熟茶在散叶时就能看出明显的色泽差异。左边浅色为生茶、右边深色为熟茶。
肉眼难判茶叶优劣 试喝择己所爱最重要 陈明渊强调,虽然
普洱茶有着愈陈愈香、收藏价值也愈高的特性,陈放5年到上百年都有,但是喝茶不分好坏,重要的是是否顺口,以及经济上是否能够负担,所以推荐想尝试品味普洱茶的朋友,别一味追逐高价位,喝起来舒服最重要。 陈明渊说,普洱茶的挑茶技巧很简单,不管是散装的茶叶,或是已经压制成饼、砖、坨状的茶,单单用肉眼观察,一般民众基本上无法判断普洱好坏,最好的挑茶方式就是直接试喝,用味蕾感受其中的木质调香。
以茶针、茶刀开茶 熟茶可空腹喝不伤胃 而将普洱茶做为功夫茶品茗,享受其中冲泡趣味的民众日多,收藏茶叶的方式相当简单,
置于阴凉通风处就可以;若是遇到压制成型的茶砖、茶饼,就必须分解茶叶,称之为
「开茶」,所以还需要另外准备分解茶的茶针、茶刀;开茶其实也是在品茗过程中相当重要的部分;
开茶的技巧是茶针或茶刀插入茶砖后,从内而外一片片掰开,留意尽量不要弄碎茶叶,以免喝的满嘴碎茶叶喔! 至于普洱的饮用禁忌,陈明渊表示其实与一般喝茶相同,生茶的茶碱与咖啡因等刺激物质较多,不建议空腹饮用,容易使胃部产生不适感;而
熟茶则因为茶碱与咖啡因都少,空腹喝也无妨,惟须注意的是需要以沸水冲泡,
一般的习惯是第一泡不喝倒掉。
大叶种晒青毛茶的茶菁经过萎凋、手工炒菁,才算是完成制茶的初步工序。
压制后的普洱茶相当坚硬,须利用茶刀或插针,从内而外将茶叶剥开。
由左至右为熟到生的不同熟度普洱茶,茶汤颜色各异,深浅之间饶富趣味。
冲泡次数影响茶汤风味!
对于刚开始品茗普洱的人来说,壶具并没有太多限制,挑选导热好的陶壶即可,冲泡的方式百百种,惟须注意
务必以沸水冲泡,让茶叶完全吸收沸水的高温,才能充分释放茶叶的香气,也可以选择直接用铁壶、大壶一次冲泡亦可,一大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最为一致。陈明渊补充,普洱茶非常耐泡,甚至能回冲10回,若是
以小茶壶逐次冲泡,则更能品尝到茶汤在每一回逐次散发的不同风味,一份茶叶泡上一整天也没问题。
使用导热良好的陶制壶具茶杯,古朴之余另有一番温润质感,能为品茗的过程大大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