副食品是让宝宝从配方奶或母乳,慢慢衔接到1岁后跟大人一起吃正常餐食的重要阶段,而且副食品吃得好,也能为家中宝贝奠定说话基础,本次邀请小儿科医师及语言治疗师来解析,让爸爸妈妈能一解疑惑!
副食品、固体食物该什么时候给宝宝食用?跟着三位专业医师、治疗师一起了解。 副食品新观念 观念 1:副食品对宝宝语言发展有影响! 语言治疗师柯美如表示,宝宝约4~6个月就可以开始尝试副食品,但尝试的「工具」很重要,老一辈会把汤汁、米糊装在奶瓶中喂食,但这对宝宝并没有帮助;
建议爸妈应该使用「汤匙」喂食宝宝:用奶瓶喂食宝宝,只是让宝宝舌头前、后动作;而用汤匙喂食宝宝副食品,才能让宝宝嘴唇有「抿」的动作。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,「抿」嘴唇会刺激宝宝开始发相关音词,如「ㄇㄇ」、「爸爸」、「妈妈」等双唇闭合音。由于6个月前的宝宝会以发喉音居多,嘴巴闭合的音词较少,但透过用汤匙喂食,则可以让宝宝多练习双唇的闭合。
糊状、泥状的食物,会让宝宝只习惯用舌头与上颚施力就吞下,当宝宝已经在这阶段发展成熟,就可以慢慢在食物里带点颗粒,用不同口感的食物进行刺激。 另外,宝宝若已尝试过汤、泥、糊状类食物,吞咽也很顺利的话,就可以慢慢尝试带颗粒感的食物,如煮粥或烫青菜时,可以不用全打成泥,略保留些颗粒或纤维,或者延长烹煮的时间,让食物更软烂、入口能慢慢化掉。柯美如提醒,当家长在喂食时,除了把食物往口腔内送之外,也可用汤匙将食物略放在口腔侧边,让宝宝不仅能运用舌头与上颚的功能,并能借机发展咀嚼、咬合的动作,这对口腔肌肉的发展、整合协调能力都相当重要。 如果长时间习惯给宝宝软食或不太需要咀嚼的食物,会让宝宝的口腔肌肉跟动作都发展较慢,可能会影响咬字的清晰度。因此在准备副食品时,得细心观察宝宝每个阶段的发展及需求,适时给予刺激,让他能发展出可应对的动作。 儿科医师王信骅说,把食物打成泥后再吃,会让宝宝的肠胃比较好消化吸收,原则上在尝试液状、糊状、泥状的副食品后,如果喂食的情况没有问题的话,便可以尝试切成碎丁的固体食物,并没有一定要等到宝宝牙齿长满才给固体食物,每个宝宝的长牙时间不同,一般柔软的食物也能让宝宝练习咀嚼。 1 岁前使用奶瓶喝奶是正常的,1岁后就可以慢慢减少使用的机会,并且积极练习「吞咽」。因为吞咽是复杂且具备嘴唇、舌头、口腔肌肉等全面性的整合动作,如果幼儿一直使用奶瓶喝奶直到2、3岁,可能会造成舌头不够灵活,导致咬字、说话不清楚。
传统会从汤汤水水的10倍粥当做宝宝的第一口副食品,严格来说并没有规定宝宝月龄就得吃怎样的食物,主要还是要看他的发展及对食物的接受度。 观念 2:铁、锌跟维生素D,对宝宝都很重要! 铁、锌跟维生素D,都是对宝宝很重要的营养成分,小儿科医师符凌辉说,特别是纯母乳哺育的宝宝,建议在4个月时就可以开始补充铁及锌,可先从副食品下手,选用富含铁、锌的深绿色蔬菜、肉类,以及含铁的米精、麦精,若宝宝4个月后仍未使用副食品,应开始每天补充口服铁剂。 台湾儿科医学会也建议,纯母乳哺育或半母乳哺育的宝宝,可以从新生儿开始就添加维生素D,每日补充400IU口服维生素D量,若是配方奶宝宝每日总奶量少于1,000ml,一样建议补充。符凌辉解释,维生素D是维持身体钙、磷的主要成分,如果过少,宝宝的骨骼组织会过软,容易罹患软骨病或佝偻病。除了补充维生素D外,也可以带宝宝外出晒晒太阳,经阳光照射皮肤而自体合成。
母乳中的维生素D量少,建议可从新生儿开始就慢慢补充;可直接滴在食物上摄取,或也可直接滴至嘴内。(请依循专业医护人员的指示,再补充给家中的小宝贝食用) 观念 3:1岁以内的宝宝,不用补充水分! 婴儿何时开始喝水?小儿科医师符凌辉说,配方奶、母乳或副食品中其实就有水分了,加上宝宝的主食还是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,若喝太多开水反而容易排挤主食空间。儿科医师王信骅解释,1岁前宝宝肾脏发展还不成熟,无法及时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,因此刻意补充额外的水可能会稀释体内的电解质浓度,造成电解质不平衡,所以只要宝宝喝奶的量足够,或是从副食品摄取的水分足够的话,并没有必要强迫1岁以内的宝宝喝水,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。 小儿科医师符凌辉表示,若喝完奶想清洁口腔,的确可以让宝宝喝点水,每次大约10ml即可,每日次数也不宜过多。开始进食副食品以后,有的孩子会便秘,可以补充少量的开水;如果没有便秘,6个月以下不喝水都是可以的。 至于坊间流传的红婴水,其实就是葡萄糖水,既然宝宝没有必要补充水分,当然就不用再额外喂食其他饮品。1岁以下的宝宝,除了母乳、配方奶与正常副食品外,禁止随意喂食其他饮品。
» 更多资讯:
台湾儿科医学会|
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