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准备返乡扫墓?这 6 种食物拜拜要避开!

清明节将近,因应新型冠状病毒(COVID-19),建议民众一切从简,并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。如果仍旧规划返乡扫墓,在慎终追远的同时,也要注意卫生安全。 祭祖前,快来扫墓小学堂复习一下注意事项,顺便一览不同族群的祭祖风俗,以免拜拜时犯了忌讳、带来坏运!
清明祭祖前,快来复习一下注意事项! 扫墓时,注意这些规矩... 重点 1 穿着宜简单朴素 传统扫墓的顺序为:打扫除旧布新 → 备妥祭品(鲜花、素果、牲礼)→ 祭拜土地公(或代表风水龙脉的龙神)→ 族长或长辈点香,带头祭拜祖先。 祭祖时,穿着宜简单朴素,避开大红大紫等鲜艳的衣着,但不一定要全身黑,以免气场相近,染上坏运气。再者,许多早期置墓的地点都在郊外或山区,穿着素净、避免使用香水,可免遭蜂叮虫咬。 重点 2 拜拜避开这些水果 台湾是文化融合的岛屿,各族群传统不同,准备祭品各有特色。一般而言,外省族群清明祭祖的仪式和祭品较简单,客家族群则格外丰盛,但也有共通的规则。 忌讳品项
凤梨:凤梨的台语音近「旺来」,扫墓祭祖为丧事非喜事,不宜有「旺」字,以免招祸。


莲雾:避免「空心」的水果,代表无心祭拜


葡萄、荔枝、龙眼:任何外观成串状的水果都尽量避开,免得招致「一连串」的祸事或衰运上身,也避免家中有人跟着往生者离去。


香蕉:「蕉」台语音似「招」,为避免联想至「招魂」「招厄」,应尽量避免。


番茄、芭乐、百香果:避免「多籽」的水果,因种子无法消化,拜拜时被视为不洁,也有多心、兆头不佳之意。


梨子:「梨」台语音似「来」,有「邀请好兄弟跟随在侧」之意,容易带来阴气。 建议品项 选择「实心、外形圆润」的水果,有「虔诚祭拜、家庭圆满」的含义,例如葡萄柚、柚子(保佑家人)、橘子(吉利)、柿子(事事如意)、柳丁(添丁)、苹果(平安)等等。
拜拜时最好避开忌讳联想的食物,以免带来坏运! 重点 3 扫墓后,喝杯酒补阳避煞 扫墓时为避免冲煞,民间习俗会在身上配戴榕树叶或茉草,于扫墓后丢弃,接着先回大庙拜拜,不要马上回家,返家后先淋浴,洗去可能染上的阴气。更便利的方法,可以喝一小杯高粱酒,补充阳气。
酒能去寒,为身体带来阳气。 各族群传统习俗大不同 《台湾民间信仰》作者吴永猛表示,台湾的扫墓与祭祀的习俗承袭自儒家祭礼,一般以祭孔的牛羊猪等三献礼最具规模,民间则依闽南、客家、外省等不同族群的后裔与地方风俗有差异,但基本上大同小异,如闽南人以猪为主,客家族群会另外准备年糕、粄条等米食。
台中以南的民众,清明会吃润饼,主要是因为清明与寒食节仅差两、三天,后来两个习俗逐渐合并之故。 闽南漳泉分两派 漳州人的古清明农历3月3日,会另外准备象征添丁的丁仔粿,泉州人则多在现在清明的4月5日前后祭祀,之所以错开是因为先民抢地盘械斗之故,现在则依清明假期为主。 客家人备食丰盛 客家人平时节俭,所以节日会格外丰盛,把平时的饮食习惯带入,以桃竹苗的客家人来说,封肉猪脚、萝卜糕,客家的鸡酒,一定会在桌上看到,子孙一定要吃,是近乎办桌的丰盛感。
烧酒鸡在祭祀之于,也是向先祖表示子孙过的富足、有酒有肉很幸褔。 外省族群简易遥祭 外省族群扫墓做法相对简易,与迁台形成文化断层的历史背景有关。外省老兵来台,过往后通常是葬在军人公墓,族谱也不可考了,就会遥祭;遥祭有2种做法,一是将神主牌,放香案、备鲜花素果遥祭;二是直接到塔位,呼请历代祖先,如直接焚香、对远处天际高呼祖先前来享受香火、祭品。
外省第1代移民,多葬在军人公墓,遗族通常会在清明时节聚集一同祭拜。 现代多响应环保 此外,目前也提倡扫墓不忘响应环保,以米代替金纸,或是以合掌、莲花灯,取代香、蜡烛,并将祭品从生鲜食品,替换成真空包肉干、水果、罐装饮料、泡面、干粮、糖果、饼干等(因台湾天气热、食品易腐,准备保存期限长的食品,是不浪费、也不用刻意铺张选择),都是不错的环保选择。
祭品也可以选择能长期保存的泡面、罐头,不怕浪费。(图片提供/家乐福)